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5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分析活血化瘀治疗CAG的作用和疗效特点。 方法:通过65例CAG临床病例观察研究,按是否使用活血化瘀药将全部病例分为血瘀组和非血瘀组,采用积分方法,分别从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胃镜、基于患者报告临床结局(PRO)量表四个方面进行自身治疗前后和组间疗效比较,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深入分析症状及疗效特点。 结果:⑴血瘀组患者病程较非血瘀组长、病理组织学病变重,非血瘀组女性较多、症状及PRO量表总分较血瘀组高;⑵PRO量表积分:治疗后消化不良、全身症状、心理、反流和排便异常5个维度及总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社会功能无改善;各维度对总分贡献依次为消化不良;⑶临床症状:治疗后各主症及总分均有明显改善,总积分改善中以胃脘堵闷和胀满作用最大,其次为嘈杂、胃痛、纳差、嗳气。血瘀组与非血瘀组主症及总积分改善有统计学差异、纳差和嗳气改善有统计学差异;⑷胃镜病理:治疗后胃镜下主要病变积分、总积分和病理主要病变积分、总积分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血瘀组和非血瘀组病理主要病变及总积分改善有统计学差异,而胃镜主要病变及总积分改善无差异。 结论:中医治疗CAG在临床症状、基于患者报告临床结局(PRO)量表5个维度及总积分、胃镜下粘膜病变、病理组织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非血瘀组患者嗳气、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改善优于血瘀组;血瘀组病理积分改善尤其肠化、萎缩优于非活血化瘀组,说明活血化瘀对于改善萎缩,防止病变进展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症状和PRO量表中,以消化不良、心理和全身症状改善最大,对社会功能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萎缩性胃炎 中医疗法 辨证施治 疗效评价
王萍 唐旭东
中国中医科学院消化科 100091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8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