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国外工作场所危险性评价和管理模式介绍

危险性评价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是识别工作场所存在什么危害Hazards),评价这些危害引起人身伤害(harm)可能性的一个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危险度管理是用于建立危险与管理之间的相互联系,依据危险性水平,确定能够减少伤害的相应控制措施,使其持续改进成为可能的一个管理过程。为了预防或控制环境(或职业)危害,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于1983年在一份文件中提出了危险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理论。自此,欧美、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针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问题,相应建立了有关工作场所的危险性评价和管理方面的应用指南,形成了工作场所危险性评价与管理的系统模式。 本文介绍了国外的进展状况,分析了危险性评价理论,阐述了危险性评价中的关键技术指标,浅谈了危险度管理方法,探讨了我国建立模式的思路。

工作场所 危险性评价 管理模式

王忠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9号,100050

国内会议

第九次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昆明

中文

418-423

2006-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