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古岩溶类型及其分布模式—以塔中西部和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为例
岩溶的概念目前尚不统一,但岩溶一词是一个逐步演化并不断完善的专门术语,现今赋予它的涵义是趋向于既包括岩溶作用又包括该作用的结果,即用以表示岩溶发育的全部过程。古岩溶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通常它还是相对于某一套年轻地层之下所出现的岩溶叠加体系。按照成岩阶段和成岩环境可将碳酸盐岩古岩溶划分为三大类型:同生期岩溶、表生期岩溶和埋藏期岩溶,它们分别与同生成岩阶段(大气淡水环境),表生成岩阶段(表生环境)及早一晚成岩阶段(埋藏环境)对应。 20世纪90年代,层序地层学的理论被应用到了碳酸盐岩古岩溶研究中,提出了海平面升降控制岩溶发育的理论,并在国内外得到了应用与实践(Tinker,1995;徐国强,2005;等)。
碳酸盐岩层序 地层格架 古岩溶 分布模式 鄂尔多斯盆 奥陶系
赵永刚 陈景山 雷卞军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97-98
2008-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