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DDT二阶段致癌实验诱导SD大鼠乳腺癌及其对血清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DDT(dichloro diphenyl trichloroethane,二氯-二苯-三氯乙烷)对Spraygue Dawley(SD)大鼠乳腺癌的诱导作用及其与血清雌性激素水平的关系。 方法:一次性经口灌胃给予40-50日龄SD大鼠启动剂二甲基苯蒽(DMBA)22.5mg/kgBW。两周后分别以1mg/kg、5mg/kg和25mg/kg的剂景灌胃给予受试大鼠DDT,每周2次,连续3个月。染毒结束后剖杀动物并检查肿瘤形成情况并进行病理学检查;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雌激素、孕酮和泌乳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DMBA组主要发生良性腺瘤;DMBA+DDT各剂量组乳腺恶性肿瘤发生率和恶性肿瘤构成比随剂量增加而增高;DMBA+DDT 1mg/kgBW组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孕酮水平在DMBA+DDT1mg/kgBW和DMBA+DDT 5mg/kgBw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DMBA+DDT各剂量组泌乳素水平显著增高且有剂量效应关系。 结论:DDT可增加以DMBA为启动剂的SD大鼠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血清雌性激素水平改变有关。

致癌实验 乳腺癌 雌性激素 动物模型 病理学检查

汪洋 吴德生 张立实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牛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牛教研室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牛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国内会议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3届学术交流会暨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青年学术交流会

广州

中文

27-30,35

2007-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