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医源性胆管损伤致伤机制与分类初探

医源性胆管损伤除见于各种胆道手术外,有时还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肝切除术等手术,又由于各种介入性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继发于ERCP、PTC、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等的肝内外胆管损伤也屡见报道。胆道的易损伤性是由它的结构(组成成分、血供方式等)和功能(内含物及中空通道)决定的。随着胆道外科技术日益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医源性胆管损伤成为肝胆外科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医源性胆管损伤确切的发生率难以准确计算,损伤原因多种多样,损伤部位各异,损伤类型复杂。本文结合笔者处理的胆管损伤200余例的情况,对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方式和类型进行分析,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防治提供参考。

胆管损伤 致伤机制 医源性损伤 胆道手术

刘哲 段卫东 刘永雄

解放军总医院 北京市 100853

国内会议

2007年中华肝胆胰脾外科学术论坛

浙江温州

中文

116-119

2007-06-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