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认识及防治水平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胰腺外科学组制定《急性胰腺炎诊断分级标准》到2000年杭州会议修订《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草案》以来,国内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标准、严重度分级、分期及手术特征等方面取得了初步一致的意见,形成了具我国特色的SAP“个体化治疗方案”,临床治疗效果亦有了明显改善,在有胰腺专业组的大型综合医院SAP的死亡率已降到10%左右。然而,由于SAP病理机制的复杂性及病情变化的多样性,尤其对一些特殊类型的胰腺炎和出现严重的合并症时,临床治疗决策上仍面临不少困难。因此,在2004年第10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会议上,对SAP的外科治疗进行了专题讨论,其中就SAP的特殊类型,如暴发性胰腺炎(FAP)、SAP合并腹腔室隔综合征(ACS)的诊断标准、处理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 认识SAP的病情进展机制,揭示SAP病人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的本质,努力提高对SAP发生MODS/MOF的防治水平成为进一步改善SAP整体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结合国内外SAP治疗现状,笔者重点就SAP发生MODS的基础及临床防治谈几点体会。
急性胰腺炎 多脏器功能障碍 手术特征 临床疗效 病理机制 腹腔室隔综合征
王春友 陶京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中心 武汉430022
国内会议
浙江温州
中文
63-66
2007-06-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