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PrP106-126毒性多肽影响小胶质细胞IL-1β、TNF-α的mRNA表达量变化的研究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s),是引起动物和人的一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人的克雅氏病(CJD)、致死性家族性火眠症(FFI),以及动物的疯牛病(BSE)、羊痒病(scrapie)等。TSE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以Prusnier的朊蛋白学说为主,即体内正常的富含α螺旋的PrPc转变成致病性的富含β折叠的PrPsc可导致疾病的发生。TSE发病的主要特征是神经元凋亡,神经纤维空泡化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小胶质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处于静息状态,当受到刺激作用后,可迅速激活,不断增殖,并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和毒性物质,造成神经元的损伤。本研究旨在对PrP106-126多肽作用小胶质细胞过程中,IL-1β、TNF-α的mRNA表达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阐明TSE发病过程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促进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一定程度上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延缓Prion疾病的发生开辟新路径。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发病机制 胶质细胞

杨利峰 周向梅 杨建民 尹晓敏 彭红 赵德明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094 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北京 100044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生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

哈尔滨

中文

21-22

2007-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