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进展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又称为早产儿慢性肺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BPD由Northway等在1967年首次提出,是指经过机械通气和氧疗而存活的肺透明膜病早产儿的严重的慢性肺损伤。最初描述的BPD主要发生在胎龄30~34周的较大早产儿,有严重呼吸窘迫史,经过高水平的通气支持和长时间吸氧。以后,对BPD有了更多了解,最初描述的BPD的异常改变实际上已消失。现在发生BPD的婴儿是那些极低出生体重儿,胎龄小于26周。通过产前激素和产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这些婴儿通常刚开始表现相当好,仅需低浓度氧来治疗RDS,对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反应很好。接下来,他们常常有几天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氧疗或通气支持。本文介绍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并对其诊断、防治、临床经过与预后进行了论述。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 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
陈超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22-27
2006-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