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没的语言——跨语系研究视角下的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西方世界自马戛尔尼时代开始对中国的描述就建立在诸如“传统、静止、封建”的结论上,近代以后中国学者也站在这一角度评论传统文化的各方面。在传统建筑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而实际上中西建筑分属于两个不同体系。本文首先阐述了西方话语霸权的现实并分析其成因,继之以开平为例说明在评述近代乡土建筑时被遮蔽的语言。文章最后一部分阐释跨语系研究介入到建筑历史研究中的意义。本文论述跨语系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意义,及这一允许弱势一方的历史、文化等“讲话”的文化翻译研究法在探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话语权 跨语系研究 文化交流 文化翻译 建筑文化
刘亦师 陈晓颖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Megill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07-211
2004-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