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马路历史街区的形成与消亡及其启示
大马路历史街区是烟台1862年开埠后的重要发展街区之一,街区内的众多洋行见证了烟台上个世纪前叶的出口贸易历史;同时也是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等一批烟台近代工业的发源地;由于其面海的优良环境,成为外国领事馆、教堂、学校、中外别墅、合院住宅、饭店旅馆等各种类型近代建筑的集中区域;这一历史街区的四合院住宅还是胶东地区合院式住宅发展史上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一环,对于现代农村住宅设计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烟台市政府认识到其作为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城市形象和城市品味提升的重要性,于2002年开始对其进行改造。但由于对大马路历史街区价值的认识不足,规划及规划实施过程的错误导致目前大马路历史街区呈现出与预期目标相差很远的状况--历史街区变成了由十几栋近代建筑点缀的普通大型绿地广场。 这一过程反映了目前中国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一种趋势:规划建筑等专业人士一方面是历史街区保护的倡导者,另一方面也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破坏者。特别是在政府及公众认识到当地历史街区的价值并将其整体空间功能定位于大众拥有的城市公共空间时,历史街区所能承担和发挥的最佳功能,或者说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情况,越来越取决于规划建筑等专业人士在历史街区规划制订、规划实施、建筑改造过程中所持态度是否充分尊重历史街区,对历史街区对于城市发展的价值认识是否充分,规划实施是否制订有准确严格的措施,历史建筑改建是否有相关专业监理人士参与等因素。 这一过程还反映了目前中国历史街区研究领域的一些问题:一般的历史街区研究,常孤立静止看待历史街区,将其局限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而缺少从现实和未来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历史街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缺少从规划、设计出发的历史街区价值研究。这种研究包括从宏观角度的城市战略出发的衡量一个历史街区在城市发展中可能或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和从微观角度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出发,仔细分析每一栋建筑及其周围环境所可能营造的何种类型的场所感和历史文化感,为最大程度发挥其价值功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大马路 历史街区 近代建筑 历史文化资源 建筑改造
王建波
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21-129
2004-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