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东北地区植物带保护坡耕地水土资源效果研究

建国50年来,东北地区在耕地面积基本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产量却增加了3.5倍,增产除种子、化肥、栽培技术等诸多因素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是农业不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坡耕地作为主要粮食产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不合理的土地耕作习俗下,成为下游河道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同时,水土流失使得坡耕地破碎、肥力减少、土层变薄,直接导致生产力下降.通过对典型区调查分析表明,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占坡耕地总面积的85%.解决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理论和实践的基地上,探索出3°~5°的坡耕地修筑植物带方式,植物多为胡枝子、苜蓿、黄花菜等乡村品种,带宽主要考虑今后修筑梯田的田面要求、现有垄宽及方便农业机械使用为条件.特别适用于土地珍贵、人力较少以及财力不足的地区,其投资少、见效快,实施简单,便于管理运行.作为治理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起到固土保水、提高土壤肥力、改变微地貌,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坡耕地 水土流失 植物措施 水土资源 土壤肥力 生态效益

回莉君 沈波

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长春,130021

国内会议

第四届两岸三地水土资源保育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学术研讨会

香港

中文

119-124

2003-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