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农地非农化又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合理地调控农地非农化需要掌握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其主导因素。本文从影响土地资源部门配置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构建了一个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应用1995~2001年省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是农地非农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土地利用的比较效益和耕地资源禀赋是农地非农化的基础因素;地方政府的收益与农地非农化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与农地非农化的面积呈负相关关系。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农地非农化 经济驱动机制 耕地保护 可持续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 实证分析 土地利用效益
曲福田 陈江龙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南京 210095
国内会议
浙江杭州
中文
379-393
2004-0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