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解析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91-1999年的9年间中国实际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每年约一个百分点。日本是世界上资本最丰裕的国家之一,又是我们的近邻,从1993年起,中国已成为接受日本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获利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因,但是其很难说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和时机把握,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则较好地解释了国际投资的决定因素、所采取的形式以及开展程度等方面的内容,为研究日本对华投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指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三大支柱”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弱决定了企业是否进行和如何进行对外投资,并对日本对华投资进行了分析。日本对华投资表现出稳定的发展势头,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投资和贸易不相称;投资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应重视日本大企业的影响力,关注其投资动态及正负波动效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日本 对华直接投资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王海旭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98-102
2004-08-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