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体细胞来源对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来源的供体细胞对水牛核移植效果的影响。体外成熟培养22~24h的水牛卵母细胞,在含有5mg/ml细胞松弛素的操作液中进行去核,然后将经0.1μg/mlAphidicolin(APD)+0.5%FBS培养2~9d的水牛胎儿耳皮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卵周隙中,再经电融合形成重构胚。重构胚经5mmol/L离子霉素激活处理5min并在2mmol/L的二甲氨基嘌呤(6-DMAP)中培养3h后,在含有颗粒细胞单层细胞的微滴中(30ml)培养7~9天,观察其卵裂和胚胎发育情况。 结果发现,来自水牛胎儿耳部或腹部组织块的成纤维细胞分别用作供体细胞,其重组胚的融合率及体外发育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且细胞培养方法(组织块法或酶消化法)对其核移植效果没有影响;来自编号O11010的胎儿耳皮成纤维细胞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来自编号030323和030410细胞(31.45%vs 10.96%和14.49%,p<0.05),但它们的融合率、卵裂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经不同培养方法培养的细胞或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组织的细胞均可作为核移植研究的供体细胞,但是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受供体的个体差异的影响。
水牛 胎儿成纤维细胞 体细胞核移植 胚胎培养 胚胎移植
陆凤花 石德顺 韦英明 韦精卫 潘红平 杨素芳
广西大学动物繁殖研究所,南宁 530005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546-549
2004-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