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PBMC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PBMC是否为HBV肝外复制场所以及PBMC与HBV宫内感染关系. 方法:以2001年12月至2003年10月间在太原市传染病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nPCR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sPCR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及PBMC中的HBVrcDNA和HBVcccDNA,并行序列测定;AS-PCR和hemi-nPCR法检测新生儿外周血中母亲GSTM和ACEDNA;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HBV宫内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 结果:①HBV宫内感染率37.75%(57/151).②孕妇及新生儿PBMc中检出HBV DNA cccDNA,经序列测定证实.③以母亲GSTM1、ACE基因作为的特异性等位基因,在42对信息病例中,61.90%(26/42)新生儿外周血血细胞检出母亲DNA.④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显示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为孕妇PBMCHBV感染(OR=8.78)和母-儿细胞转运(OR=8.40).新生儿PBMC HBV感染危险因素为孕妇PBMC HBVrcDNA阳性(OR=8.44)和母-儿细胞转运(OR=11.96). 结论: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PBMC中存在HBV复制,提示PBMC HBV复制的肝外场所;母-儿细胞转运是HBV宫内感染的可能途径.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基因多态性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危险因素

王素萍 史晓红 魏俊妮 李淑珍 薛淑莲 冯永亮 李铁钢 王效军 双杰玉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 山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 太原市传染病医院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分子流行病学学术会议

长春

中文

46-50

200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