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目标法与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充满争议的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需求调节型货币政第并一度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在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运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财政赤字的大量积累和货币的过量供应,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现象宣布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和货币主义的应运而生,货币供应量也逐渐取代利率成为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在特定条件下的实践中取得了成功。本文介绍了通货膨胀目标法的实践、通货膨胀目标法的优缺点和经验,对通货膨胀目标法是否适用于我国以及通货膨胀目标法与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通货膨胀目标法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选择 财政政策 货币供应量
程建伟
浙江工商大学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211-218
2004-04-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