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迷失的货币与突发性通货膨胀

1998年至2003年上半年,尽管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物价还是低迷不振,甚至多次陷于负增长。2003年6月后,国内物价明显回升,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紧缩的预防性货币政策,如提高准备金率和控制房地产信贷等,以防止出现物价全面上涨的通货膨胀。但从2003年9月起,我国的物价指数突然明显上扬,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脂、水产和禽蛋等价格涨势迅猛,钢材、水泥、原油和动力等生产资料价格也大幅上涨,月度消费价格指数连续保持在3%以上。进入2004年,我国的物价指数依然居高不下,且有继续上升的可能。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沉重的笔调发出这样的警告:“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就此进行了讨论。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物价上涨 物价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裴平

南京大学

国内会议

2004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

杭州

中文

56-64

2004-04-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