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玉辨——牛毛纹的形成机理初探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从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玉器——兴隆洼玉器算起,史前、先秦、汉唐直至明清,各个朝代的玉器均有出土。然中国出土之古玉,大多有沁。宋代著录曾有沁字,但无书传世。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已注意到沁色,指出玉分血玉、尸古、黑漆古、土古等等颜色,其实就是对沁色的不同叫法。此后明清许多关于玉器的文献均提到玉沁,清代陈性在《玉纪》中更把玉沁分为多种颜色,总名“十三彩”,如有朱砂红、鸡血红、鱼肚白等,还有各种巧沁,颜色不止十三种。后刘大同在《古玉辨》中谈到的沁色更比陈性多出六十种。种种色沁,我们无法一一进行研究,古人对沁的各种说法也少有科学依据。本文仅对沁中的一种,古人称之为牛毛纹的进行一些粗浅的科学探讨。
玉文化 出土玉器 新古玉辨 沁色 玉分血玉 牛毛纹
徐琳 郭继春 李加贵 张学云
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国内会议
内蒙古赤峰
中文
464-469
2004-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