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试论红山文化的社会性质

1985年苏秉琦先生提出的“古文化、古城、古国”概念,掀起了考古界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热潮,也由此开创了一个利用考古资料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史上重大问题的新时代。而这一概念体系的提出,正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辽西区史前考古的一系列重要发现。在随后的论著中,苏先生更明确指出,出现了坛、庙、冢的红山文化后期,已率先跨人了国家形态演进的第一阶段,即“古国”阶段,更由此将中华文明起源模式中的“原生型”文明的出现上溯至距今5000年前。这些看法,在中国考古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也有一些学者对红山文化时期是否步人国家阶段持更为谨慎的态度。还有一类意见,在承认红山文化中不乏文明社会的若干要素的同时,又从总体上否认它已进入文明阶段,而只将其看作是前国家阶段的一种复杂社会的形态。那么,红山文化在辽西区史前社会的复杂化进程中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其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如何?看来还有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拟结合以往有关红山文化遗址、墓葬的发掘和近年开展的区域性考古调查的资料,对这一问题作一尝试性探索。

红山文化 社会性质 中国文明起源 考古文化 国家形态演进 社会形态 文化遗址 区域性考古

王立新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内蒙古赤峰

中文

119-129

2004-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