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串低(中低低)工艺煤气中H2S含量控制的探讨

随着低温活性好,耐硫能力强的Co-Mo低变催化剂的发展,国内许多合成氨企业均将变换工艺向中串低工艺、中低低工艺、全低变工艺改造,由于全低变工艺受除氧保护剂发展的限制,使用厂家较少,一般企业在改造时均在中变炉后串接低变炉,改成中串低或中低低工艺。与传统的中变工艺相比,改造后,均大大降低了蒸汽消耗,同时变换成分也容易控制和调整,对于联醇厂家来说,调节醇氨比比较方便。但近几年来,因造气原料煤炭价格的上涨,许多厂家为降低合成氨成本,均在造气掺烧劣质高硫煤,造成半水煤气中H2S含量大大升高,带来后果是变换工序受到严重影响,系统阻力上升且消耗上升。分析其原因是造气掺烧高硫煤后煤气中半脱工序无法脱除的有机硫含量增加,半脱工序尽管脱硫率较高,出口H2S不超标,但实际上变换进口总硫含量大幅度升高,造成中变催化剂硫中毒和粉化,从而导致阻力上升,蒸汽消耗增加。由此带来问题是在造气掺烧高硫煤的情况下,半水煤气中H2S应该如何控制?笔者就此问题展开分析探讨。

低温活性 低变催化剂 合成氨 变换工艺 联醇工艺 中变工艺 有机硫 半水煤气

张丛志 李民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德州 253024

国内会议

全国气体净化信息站2004年技术交流会

河北承德

中文

140-141

200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