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和癌变干预阻断

中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高发病地区,人群胃镜检出率为7.5%~13.8%,随诊10~20年后有近8%病例发生胃癌。事实上,CAG在胃癌的发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明确CAG发生发展和干预癌变理所当然成为研究的热点。1975年Conea曾提出正常胃粘膜→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胃癌演变模式。至1998年病理专家共识意见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进行性胃腺体丢失和肠化为特征,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并将其列为癌前状态。 本文介绍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病理过程和确诊问题,分析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发生的可能机制。

慢性萎缩性胃炎 发生发展 癌变干预 胃镜检出率 癌前状态 发病机制

姒健敏 黄怀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科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

广州

中文

44-46

2004-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