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肿瘤功能性外科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与颜面形态、语言、咀嚼、吞咽、呼吸及面部表情等功能紧密相关。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缺损,常导致颜面形态及上述功能的损害,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功能性外科的兴起和发展,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口腔颌面组织器官功能的保存和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功能性外科包括保存性功能性外科和修复性功能性外科,前者指术中保存原有器官的组织和功能,后者指切除术后器官功能的恢复。 与口腔颌面部肿瘤相关的保存性功能性外科主要体现在:①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保留颈内静脉、副神经及胸锁乳突肌,减轻面部水肿和颈部畸形,避免肩胛综合征的发生。②舌癌与口底癌的“拉通术”,保存下颌骨和咀嚼功能。③腮腺部分切除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面神经损伤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保存部分腮腺的功能。④颌骨囊性病变的开窗减压术,在保留颌骨的同时,控制术后复发,且操作简便、损伤小。 修复性功能性外科包括:①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和重建,不但恢复相应器官的功能,而且使面颈部外形得到较为满意的恢复。②骨组织缺损的修复和重建,采用游离腓骨瓣移植,较好解决下颌骨长距离缺损以及下颌骨前部塑形要求高的难题。游离复合腓骨瓣重建上颌骨的语音、咀嚼功能及生存质量明显优于赝复体修复。利用种植技术,恢复牙列的完整性,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颌骨功能性重建。③神经缺损的修复,对于晚期面瘫,采用神经、血管、肌肉游离移植,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功能性外科 口腔颌面部肿瘤 修复重建 外科治疗 拉通术 软组织缺损修复 肌肉游离移植
俞光岩 毛驰 张志愿 张陈平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609-611
2004-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