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切割技术对胃癌及浸润转移过程中T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阐明胃癌的TP53基因突变谱和胃癌浸润转移过程中TP53基因突变的变化规律。 方法:应用适于石蜡切片的激光显微切割仪(LMD),设计免疫组化-LMD-PCR-SSCP-测序新的技术路线,对92例胃癌的4种病灶,即原发灶、脉管内瘤栓、淋巴结转移灶、远处脏器转移及远处播散灶分别进行了TP53基因外显子5-8的检测,并对有TP53突变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各种病灶的TP53突变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92例胃癌中共检测到35例TP53基因外显子5-8突变,其中发生在外显子8的最多,有15例(42.86%),其次是外显子7有9例(25.71%),外显子5有7例(20.00%),外显子6有3例(8.57%)和内含子5仅1例(2.86%)。除1例内含子突变和5例缺失外,其余29例均为外显子的错义点突变。从突变类型看,以转换型突变为主,有24例(68.57%),尤其是位于CpG位点的G:C>A:T有19例(54.29%)。具有相同密码子发生在两例以上的突变共有5个,合计20例,占总突变的57.14%。其中密码子282、273各发生6例点突变(17.14%),密码子248发生4例(11.43%),密码子175发生2例(5.71%),内含子7-外显子267缺失22bp发生2例(5.71%)。关于TP53基因外显子5-8突变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检测发现女性患者的TP53突变率为56.52%(13/23)高于男性的31.88%(22/69),TNM分期中Ⅳ期的突变率较高为54.55%(12/22),高于IB期的7.69%(1/12)。而组织学类型中印戒细胞癌一未分化癌的TP53突变率较低,为8.33%(1/12),低于管状腺癌的40.66%(37/91)和黏液腺癌的54.55%(6/11)。TP53外显子5-8在原发灶、脉管内瘤栓、淋巴结转移灶、远处转移及播散灶的突变率分别是47.30%、30.77%、32.76%、50.00%,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9例同一胃癌病例中含有原发灶和浸润转移灶(脉管内瘤栓和/或淋巴结转移灶和/或远处转移及播散灶)的TPP53基因exon5-8突变共测得24例(40.68%)。其中18例的胃癌原发灶和各浸润转移灶突变表型相同,其余6例存在不一致。6例不一致胃癌中5例是原发灶有TP53基因exon5-8的突变,而浸润转移灶未检测到突变,1例是原发灶、脉管内瘤栓和卵巢转移灶均检测到相同位点的突变,但淋巴结转移灶却未检测到突变。 结论:本组胃癌的TP53基因突变具有特征性的突变谱:外显子8的突变率最高,主要的突变类型为CpG位点的G:C>A:T的转换,突变热点为密码子282、273和248。其TP53基因外显子5-8突变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是以女性、Ⅳ期、黏液腺癌、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为主。并且胃癌的不同浸润转移阶段与TP53基因突变无关。同时在胃癌浸润转移过程中,TP53基因exon5-8突变除了原发灶和转移灶相一致以外,还存在原发灶有突变,而转移灶无突变。
胃癌 激光显微切割 TP53基因突变 浸润转移 临床病理学
许晶虹 陈丽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浙江省杭州市,310009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410-416
2004-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