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部湿陷性黄土地采动损害控制与生态重建

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多数矿区位于丘陵山区、荒漠戈壁、黄土沟壑区域,且干旱少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煤层赋存多为浅(埋藏)、厚(煤层)、多(层数)、构造复杂的地质采矿条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规模不断加大,随之带来的矿区生态环境损害问题是矿区开发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本文根据湿陷性黄土覆盖层采动地表损害现状,分析这种特殊条件下采动损害的规律及特点,提出适宜的控制减损开采方法,并以综合治理为对策,达到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实现开采引起的生态环境损害的有效控制与综合治理,建设现代化的“绿色”矿山,实现矿业开发的资源、生态、环保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西部 矿山开采 矿区生态 生态建设

余学义 吴教锟 范京道 张根豁 薛卫

西安科技大学,西安710054 蒲白矿务局,陕西渭南714000

国内会议

2004年中国西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西安

中文

363-367

2004-05-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