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用聚乙二醇处理饱水古代湿木色泽变化的原因
我国历史悠久,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创造了历史。随着生产、生活、生存的需要,我们的先民们用木材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器物,这些器物在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出土更有其特殊的意义。为了延续历史,研究历史,对出土并已腐朽的饱水木器只有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长久保存。出土的饱水木质文物在地下经历千百年来地下水、微生物、土壤的酸碱性、环境及自身质地的优劣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南方出土的木质文物基本是饱水和半饱水的状态,由于水的存在,器物出土后仍还保持着原貌,但木质内部的显微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木质较朽,强度较低,由于木质文物是有机质地,加之是饱水文物易生霉菌,因此只有将饱水木质文物脱水,才是惟一最好的保存方法。并且脱水后的器物应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保存,才能延缓其老化过程。本文分析了用聚乙二醇处理饱水古代湿木色泽变化的原因。
饱水木器 木质文物 古代湿木 聚乙二醇 色泽变化
赵桂芳 嵇益民 马菁毓 杨淼
中国文物研究所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215-218
2004-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