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粮食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分析

近年来,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劳动力的主动性受的激发。在农业内部,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就业容量;在非农产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燕尾服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分析粮食主产区农业内部、乡镇企业劳动力就业情况及乡村劳动力流动转移的情况,对进一步做好农村就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1997年以来乡镇企业进入了新的一轮调整时期,所以本文选择近6年的数据来分析粮食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以反映最新的变化趋势。在本文中,河南、四川、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南、山东、江苏、江西、河北、湖北11省为一类主产区,广西、内蒙古、陕西、甘肃、辽宁、山西、广东、浙江8省(自治区)为二类主产区。

粮食主产区 农村劳动力 劳动就业 就业模式

朱立志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

长沙

中文

218-225

2004-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