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PRKAG3基因在中国地方猪种中的遗传变异

在猪PRKAG3基因上发现的四个错义突变(T30N、G52S、V199I、R200Q)被认为是极有可能的肉质数量性状候选基因位点。本研究在汉普夏、民猪和二花脸(共62个个体)中检测了R200Q)突变,并对T30N、G52S和V199I突变在21个中国地方猪种、5个西方商业猪种及中国野猪(共1505个个体)中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等位基因200R在民猪和二花脸猪中是固定的。 汉普夏群体中没有发现单倍型Ⅱ-QQ和,Ⅳ-QQ,这符合200Q与199V,两个等位位点紧密连锁的假说。其它三个位点(T30N、G52S、V199I)的基因频率在中外猪种中存在显著差异。对肉质“有利” 的等位基因30T,和52G在中国地方猪种中都有很高的分布频率。然而,“有利”等位基因199I(据报道它对肉质影响效应大于30T和52G)在中国地方猪种(除民猪外)中的分布频率却很低。这一矛盾的原因还有待解释。由于这三个点突变在藏猪中都存在,表明它们是一种古老的变异。另外,在外显子1的第51个碱基上鉴别了一个新的A/G突变。这些结果暗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PRKAG3基因的这些突变与中国地方猪种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和在中国地方猪种中寻找PRKAG3基因可能存在的其它对肉质性状有潜在影响的多态性位点。

猪 PRKAG3基因 肉质 遗传变异

黄路生 麻骏武 任军 丁能水 郭源梅 艾华水 李琳 周利华 陈从英

国内会议

首届江西青年科学家学术年会

南昌

中文

330-333

2004-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