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区域农业旱区系统恢复性评价—以暖温带灌溉农区河北省邢台县为例

区域农业旱灾是致灾因子干旱对农业系统打击的结果,其发生发展的趋势与强度,关系到当地的食物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在我国华北灌溉农区,以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进行抗旱的减灾模式,已导致了大范围内的地下水漏斗扩展、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一系列地质灾害,生态环境退化、水源枯竭,进一步威胁农业生产。要想最大限度的减轻旱灾损失和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具有适应性和恢复性的农业系统是关键。本文综述了国外有关恢复性研究的进展,提出了农业旱灾系统恢复性概念,研究了其影响因素和表现特征,以山地、丘陵、平原生态类型区齐全的河北省邢台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建立了灌溉农区农业旱灾系统恢复性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并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对邢台县1998年和2005年两个典型干旱年份的农业旱灾恢复性进行了评价,旨在为地方减灾提供管理依据。

农业旱灾 致灾因子 食物安全 生态系统 减灾模式 恢复性评价

商彦蕊 商慧莲 周芬芬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石家庄 050016,中国;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石家庄 050016,中国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石家庄 050016,中国

国内会议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委会第3届年会

广州

中文

657-665

2008-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