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烟洲人工林土壤CO2通量研究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千烟洲红壤丘陵区人工林进行原位观测,发现该人工针叶林土壤是CO2的一个排放源,林地土壤CO2通量比无凋落物处理下CO2通量高57%,凋落物对全年CO2排放通量的平均贡献率是36.3%,介于温带和南亚热带之间.林地土壤CO2排放通量变化范围为42.02-682.90mg·m-2·h-1,无凋落物处理下CO2排放通量变化范围为-1.625-418.45 mg·m-2·h-1,两者之间差异达到1%显著性水平.两种处理下的CO2通量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春较低且变化平稳.温度是影响CO2排放通量的重要因子.用5cm地温与土壤呼吸速率建立的指数模型计算得出林地土壤和无凋落物处理下Q10为分别2.03和2.11,林地土壤呼吸通量和深层土壤含水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中亚热带森林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刘允芬 温学发 刘玲玲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
国内会议
桂林
中文
567-570
2008-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