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防治中的作用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晚期或终末期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神经内分泌失衡状态。虽然传统的抗心衰药物和新近推荐使用的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的联用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是,为了更有效地治疗心力衰竭,逆转心肌异常,人们仍在继续寻找新的药物。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可降低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还有望用于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防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阐述了他汀类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证据,分析了他汀类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以及慢性心衰病人应用他汀类的潜在不利影响。
他汀类药物 慢性心力衰竭 防治对策 临床观察 作用机制
赵水平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国内会议
张家界
中文
80-83
2007-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