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穴组电针对大鼠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穴位电针对低血压大鼠血压及短时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方法: 健康雌性Wistar 大鼠7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内关-大陵组、外关-阳池组、天枢-外陵组、大肠俞-气海俞组、百会-前神聪组、光明-悬钟组,每组10只.采用颈动脉放血法造成低血压模型;记录颈动脉血压和颈-胸导联心电图.放血前开始分别电针(2/15Hz,1mA)上述穴位30 min,用频谱分析技术分析电针对大鼠低血压及短时HRV的影响. 结果: 失血后,大鼠血压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减慢.与对照组比,失血后15 min、30 min,电针内关-大陵和光明-悬钟组,失血后30 min时天枢-外陵组、百会-前神聪组血压均显著升高(P<0.05).而外关-阳池组和大肠俞-气海俞组升压作用不明显.失血30 min时,关-大陵组的升压作用明显优于外关-阳池组、大肠俞-气海俞组及百会-前神聪组(P<0.05).血压降低后,大鼠心率也明显减慢,与对照组比较,失血后15 min、30 min内关-大陵穴组的心率的恢复明显较快(P<0.05)能显示出良好的心率调整作用。失血后,LF、LF/HF、VLF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电针内关-大陵和光明-悬钟组失血后30 min LF、LF/HF及VLF明显较低(P<0.05),提示电针改善了交感/迷走神经的失衡状态.而其它电针组的作用不明显. 结论: 不同的穴位对低血压大鼠的血压有不等的调节作用,内关-大陵和光明-悬钟的调节作用最强.这一调整作用有可能是通过调整自主神经的平衡而实现.
低血压 心率变异性 电针 穴位特异性 动物模型
高永辉 陈淑萍 王俊英 徐秋玲 刘俊岭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经络分会委员会会议
厦门
中文
87-93
2008-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