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水稻条纹病毒与介体灰飞虱互作的相关研究

为了明确灰飞虱对水稻条纹病毒(RSV)经卵传播的特性,利用Dot-ELISA方法分析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发病田块、不同世代、不同龄次、不同家系及其后代的灰飞虱带毒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灰飞虱带毒率差异显著,轻病区带毒率明显偏低;采集样品田块水稻发病率与灰飞虱带毒率无必然相关性,带毒率高低可能与原初侵入灰飞虱种群带毒情况有关;越冬代、第一代和第二代灰飞虱带毒率呈“V”字型结构,暗示田间条件下灰飞虱带毒状况存在自然衰减和累积效应;灰飞虱体内带毒浓度随着龄次的增长而提高,低龄虫带毒浓度较低可能是其与无毒虫存活率相似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田间灰飞虱带毒的研究结果,阐述了灰飞虱与RSV亲和性互作关系及其分子标记研究,分析了RSV对灰飞虱生活力的影响,探讨了RSV在介体灰飞虱体内亚细胞定位及卵传机制,浅谈了RSV编码蛋白在灰飞虱体内的检测及其与CP互作的研究情况,研究了灰飞虱体内共生菌及与传毒的关系。

水稻条纹病 条纹病毒 灰飞虱 经卵传播 传播特性 分子标记

周益军 程兆榜 熊如意 季英华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 210014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重庆

中文

11-12

2008-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