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及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决定组建”结构性心脏病”学组,这对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意义重大。“结构性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血管结构异常、瓣膜病、心肌病、心包疾患等等;其中既包括先天性也包括获得性;既有诊断也包括治疗,特别是介入治疗.学组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术活动,全面开展学术交流,介绍国内、外有关结构性心脏病学最新进展,推动我国心脏病学不断向前发展。要以多种形式开展学术活动,包括各种类型学术会议、专题沙龙、专题讲座,并借助电子媒体、报刊杂志等加强同行间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同行间友谊。 本文介绍了“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的建立,对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进行了讨论,先天性心脏病人目前我国有约250万,每年新增12-15万。其中约10万患儿需要手术治疗。每年手术量只在5万例左右.20年前开展的先心病介入治疗,21世纪初开发了国产器械,使技术推广飞速发展,受益人群增加,目前每年可以完成2万例,对PS, ASD, PDA等的介入治疗已经趋于成熟,成功率达到97%。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临床应用

戴汝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国内会议

第七届南方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暨潇湘心血管病介入论坛

长沙

中文

108-109

2008-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