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紫色丘陵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垂直分布特征

通过实测对比分析了川中紫色土丘陵区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坡位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在上坡位和中坡位的垂直分布是疏林地>坡耕地>荒草地,下坡位则为坡耕地>荒草地>疏林地;有机碳含量在土壤表层(0~5cm)富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层深度对有机碳分布的解释度在96.7%~68%之间.土壤全氮含量在上坡位和中坡位均是疏林地最,次是坡耕地,荒草地的全氮含量最低,下坡位则是坡耕地的全氮含量高于疏林地和荒草地;土层深度对全氮分布的解释度在83.7%~20.7%之间.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N呈显著正相关(p<0.05);疏林地和荒草地的全氮与C/N呈负相关(p<0.01),坡耕地的全氮与C/N呈正相关(p<0.05).由此说明紫色丘陵区土壤的C/N大小主要取决于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土地利用方式 垂直分布特征 土层深度

高雪松 任秋容 何鹏 邓良基 黄春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雅安 625014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成都 610066

国内会议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北京

中文

492-498

2008-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