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根据文学与语文发展脉络,从文学解读与教学解读两方面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解读史进行比较研究;从解读方法的选择使用中,对解读方法的取舍成因作了初步的探讨.既有方法取舍上的同源和使用的偏颇,也有视角各异和新法探索的共同追求.二者根本区别在于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解读必须遵照执行而文学解读则没有这样的硬性规定;同时发现二者在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的共同影响下,试图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使课文解读取得符合时代的、社会的价值认可,从而完成一个时代的解读,提示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解读方法的取舍上没有优劣之分,而是选择适宜与否的区别,从而选择有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解读方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文学教育 语文教育 文学解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教学

龙剑明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00875

国内会议

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

北京

中文

456-469

2007-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