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清代”放焰口”民俗化特征及其成因——以《阅微草堂笔记》为中心

”放焰口”是密教的施食仪轨之一,自两宋起便有着民俗化的倾向,延至清代更显现出明显的民俗化特征,通过《阅微草堂笔记》中”放焰口”故事的记述,使我们对这一民俗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其存在状态有着更为真切的认识.清代的”放焰口”具有广泛的民众信仰和共同心理依赖,在传承前代民族特点的同时又有不同,承担着教化民众的责任.这些民俗化特征的显现与佛教世俗化、清代的僧尼制度、厚葬风俗等等不无关联.把民俗放入文学作品中研究.可以具体、形象地了解民俗现象,研究文学作品中的民俗现象,可以全面、准确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写作背景.

放焰口 《阅微草堂笔记》 民俗化特征 民众信仰 心理依赖 僧尼制度

张伟丽

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

国内会议

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

北京

中文

403-413

2007-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