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距离的美学,美学的政治——《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话语修辞分析

本文参照叙述学理论,尝试分析刘恒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话语修辞,阐释其中叙述”距离”的美学效果和意识形态效果.论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叙述者精心营造叙述”距离”的修辞策略:叙述视角的”聚焦”和”转换”,叙述声音的”独白”和”双声”,叙述喻象的”两柄”和”多边”,叙述结构的”互涵”和”互涉”.叙述者通过巧妙地调节叙述”距离”不动声色地控制着接受者的”心理距离”和情感反应,从而成功地实现了”距离”的美学效果.这种叙述”距离”的设置,也呈现出叙述人尝试重建自身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身份的努力,面对当代中国日益发达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精英知识分子的启蒙意识形态话语正在失去其”召唤”功能,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界”民间话语”的重现,正是知识分子欲借助民间意识形态重建自身主体身份的征候.论文通过对小说叙述者的话语修辞行为的分析,揭示其中蕴含着的从”救世”而不得的愤懑到”就世”而不甘的尴尬情态,依违于精英与民间之间,显示出当下中国文化语境中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困境.

话语修辞 美学效果 意识形态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刘恒 身份认同

付国锋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国内会议

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

北京

中文

260-274

2007-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