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之辨:《左传》中义利概念的实践与应用
“义利之辨”在儒家哲学中,为一辨明道德工夫的相对性概念.然而,不同诠释进路对于义、利概念的认知,也有殊异.一般而论,无论是道德工夫绝对二分,或实践进路义利关系的并立与主从,如何安顿“利”,是为关键.就前者而言,利阻碍成义之路,须被舍离,所谓的公利已裁化于义,可存而不论;当实践时,符合公众利益的利,其公平性取决于义,使义、利成为一序列性结构. 以《左传》为讨论文本,即将概念落实于现实政治情状,便无法如概念般容易厘清,又关涉乎政治权力.而政治所欲探讨之内容者,乃两种以上相对属性权力的平衡,因此,义利反成为妥协利益的道德基础.即便仍归本于道德,但更讲究权变融通.因此,义、利成为可供讨论与协商的实质意义,更贴近人情.不同事件中,分化为不同处理模式,丰富与活泼了概念在历史事件中的使用。
政治权力 《左传》 道德工夫 权力平衡 义利概念
李智平
辅仁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班,台北市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19-437
2007-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