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具有神经毒力的鸭源H5N1禽流感病毒遗传分析

2005年青海湖水禽及迁移鸟类暴发H5N1禽流感,随后传播到欧洲多个国家,这重新引起了人们对水禽及迁移鸟类在保持和传播禽流感病毒中的作用的争论.水禽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只带毒却不发生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这种情况在2002年时发生了改变。香港两个公园2002年暴发禽流感,大量迁移鸟类和当地的禽类死亡。随后在越南、日本和中国都分离到对鸭呈高致病性的病毒株,这些毒株可以导致家鸭或野鸭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2006年我们从某一发病鸭场分离到一株对家鸭呈高致病力的禽流感病毒A/duck/Hubei/huangmei01/2006(dk/hb/01/06),该毒株造成发病鸭出现剧烈震颤、失去平衡、不停摇头等典型的神经症状。本文对该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了该毒株的分子生物学及序列特征,以探讨该毒株的进化特性以及可能的对鸭毒力增强的原因。

禽流感病毒 H5N1 鸭 神经毒力 进化特性 分子生物学

邹威 喻正军 周洪波 涂加钢 金梅林

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病毒实验室,430070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

扬州

中文

89-90

2008-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