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水浇地冬小麦撒播旋耕简化栽培

“直起身子展起腰,三米远来两米高,肥料种子都撒匀,浅锄一遍就完成”。洪洞老百姓流传已久的这段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农民撒播小麦时的姿势、程序和要求。川两作区往往由于前茬作物收获延迟而导致小麦晚播,为了弥补晚播造成的个体弱小和冬前群体少的不足,撒播方式便产生了。洪洞小麦撒播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了,在集体经济时期,分给农户的自留地和饲料地,大多是边角地块,不便于畜力和机械耕作,人们就先撒上肥料和种子,用锄头浅耕入土,然后用耙子耧平。20世纪80年代,由于玉米、棉花等大秋作物品种生育期比较长,收获偏晚,小麦不能适期播种。为了争取时间,农民便在前茬作物行间人工撒播套种,较大面积的撒播种植由此而生。 本文介绍了撒播旋耕的历史及基本形式,阐述了撤播旋耕的特点,分析了撒播旋耕简化栽培的技术要点。

冬小麦 撤播旋耕 简化栽培技术

王小泰

山西省洪洞县农业技术推广站,041600

国内会议

2008年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扬州

中文

328-330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