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Pb在不同小麦籽粒中的富集及其与其它8种元素的关系

通过环境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对20种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皮层、糊粉层、盾片、胚芽、胚轴、胚根、内胚乳七个部位的Pb相对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变化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糊粉层>胚轴>胚根>盾片>胚芽>皮层>内胚乳,反映出Pb在糊粉层富集最多.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对Pb的富集量存在遗传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同一部位和不同部位之间Pb相对含量的差异上;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皮层、糊粉层、盾片、胚芽、胚轴、胚根和内胚乳Pb相对含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的线性关系.一方面反映出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内胚乳Pb的富集量均通过其它部位调控,即存在相同的调控机制;另一方面揭示了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不同部位之间对Pb富集的相互调控能力存在差异,并且基因型间的这种差异存在线性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各部位Pb相对含量与其他元素的关系,发现各个部位的Pb与Al、Cd、Mg、K、P、Ca、Si、和S相对含量之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小麦 籽粒 X射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 铅

张军 杜坤 周卫东 陈义芳 孙国荣 王宇鹏 刘娟 陈刚 文峰

扬州大学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 225009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扬州 225127 扬州大学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 225009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 225009 扬州大学测试中心,扬州 225009 滨州职业学院,滨州 256624

国内会议

2008年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扬州

中文

248-254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