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沉积构造演化

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位于扬子地台北缘,该地区自印支运动以来,在秦岭、松潘-甘孜造山带与四川盆地之间,发育了北东向的龙门山和北西向的米仓山-大巴山两个巨型推覆构造带,并形成推覆体前缘的挤压坳陷盆地.中、新生代陆相地层沉积厚达万米以上,以中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为沉积基底,之上依次被海相上三叠统马鞍塘组(T3m)、小塘子组(T3xt)和陆相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及侏罗系、白垩系地层沉积超覆.特别是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至侏罗系的沉积层序最完整,不仅为研究中、新生代陆相地层的理想地区,而且赋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已经发现和投入勘探开发的中、小型油田和大、中型气田十余个,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本文以野外地质调查研究为基础,根据作者对该区沉积盆地的地层系统、沉积体系与沉积相、沉积特征、层序地层特征的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进行了分析,为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及整个四川盆地区油气藏勘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前陆盆地 沉积构造 构造演化 推覆构造带 地层沉积 油气藏勘探

邹光富 郑荣才 梁西文 高红灿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 610082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北京

中文

347-349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