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由长岭凹陷构造演化再认识松辽盆地形成机制

从运动学机制上看,裂谷形成的变形机制普遍分为纯剪切应变、简单剪切应变两种端元模式以及两者间具的分层拆离复合剪切模式.松辽盆地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晚期发育的大型陆内裂谷盆地,对于松辽盆地形成有研究者用复合剪切模式来解释.笔者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断陷层的分析提出,断陷盆地的形成过程中,存在早期高原状态下纯剪切应变模式,以发育地堑式构造伸展样式为特征;后期存在岩石圈大量减薄状态下的简单剪切应变模式,表现为不对称的变质核杂岩伸展方式.在盆地发育过程中,由于伸展方向的旋转而将这一过程记录在盆地不同时期和部位.

构造演化 松辽盆地 盆地形成 形成机制 变形机制 盆地发育

单伟 刘少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市 100083

国内会议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北京

中文

259-261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