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粤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岩浆事件的SHRIMP年代学研究
赣南粤北地区广泛分布的早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以及A型花岗岩,被认为是后造山陆内拉张环境的标志;同时,燕山早期拉张环境形成的双峰式火山-侵入岩时代被认为可以框定印支挤压造山结束及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时间.但此前,不同研究者采用了K-Ar、Rb-Sr、Ar-Ar、单颗粒锆石U-Pb等不同的测年方法,且测制了不同剖面,其年龄值不完全一致,大多178~165 Ma,介于早中侏罗世之交和中侏罗世.另外,孙涛等研究表明南岭东段印支期强过铝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258~243 Ma)之后约20 Ma的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而燕山早期的过铝花岗岩则形成于由古太平洋构造域制约的弧后伸展环境,两个时期强过铝花岗岩存在间歇期(J1),认为是华南从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过渡时期,此时南岭地区有无岩浆活动?因此,两大构造域转换时间是早侏罗世还是早侏罗世末—中侏罗世,尚需要更精确的年龄数据来制约.本文选择包括已有测年数据的几条典型剖面,进行系统采样进行SHRIMP锆石U-Pb测年工作,尽可能以精确的年龄值来减小不同测年方法可能造成的年龄值差别,确定两大构造域转换的时间,进而为研究构造域转换的动力学过程和作用方式提供佐证.
火山岩 花岗岩 侵入岩 构造域转换 年代学
余心起 吴淦国 狄永军 张达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5-187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