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沙让斑岩型钼矿床的发现意义及成岩成矿时代约束
2001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开展以来,西藏冈底斯斑岩成矿带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先后新发现及评价了驱龙、冲江、朱诺、得明顶、厅宫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含矿岩体的侵位和矿化年龄集中在17~13Ma,明显不同于世界主要斑岩铜矿带经典的活动大陆边缘与岛弧消减带挤压环境,也不同于陆内古板块边缘以及古克拉通环境,被认为其形成于印度与亚洲大陆后碰撞伸展环境或陆内后碰撞造山向伸展走滑转换的过渡环境。作者通过对西藏南木林县吉如斑岩铜钼矿床及工布江达县沙让斑岩钼矿床的找矿及深入研究,发现了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相关的含矿斑岩体的侵位和斑岩型CuMo矿化,证实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不仅存在与后碰撞伸展环境相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而且存在与碰撞环境相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及斑岩型钼矿床。特别是沙让斑岩钼矿床的首次发现,拉开了在冈底斯成矿带寻找与碰撞环境相关的斑岩型钼矿床的序幕。因而对指导冈底斯斑岩成矿带的找矿工作部署与进一步找矿突破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钼矿床 斑岩体 成矿带 西藏沙让斑岩型
郑有业 张刚阳 高顺宝 龚福志 屈文俊 庞迎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 100037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74-676
2008-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