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铜矿矿体定位机理研究
针对铜山铜矿现有的4个矿体群8个主要矿体,进行了典型矿体解剖,在此基础上,对矿体的关键控矿因素以及形成定位机理进行了阐述,认为燕山期中酸性γδπ为其成矿母岩,P1q灰岩为其良好的围岩,控矿构造主要为接触带构造、F1张扭性断裂构造以及层间滑脱破碎带。富矿体的直接定位受控于接触带和断裂构造F1及其波状起伏界面,产状相对变陡的地段为剪切应力导致的次生张开的构造地段,常发育良好的容矿构造,形成厚大的等轴状富矿体。
铜山铜矿 矿体解剖 富矿体 矿体定位
邵拥军 李品杰 杨自安 张建东 张贻舟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铜陵有色集团公司铜山铜矿,安徽铜陵 247127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资源勘查技术中心,北京 10001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58-659
2008-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