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藏南硅质岩及富SiO2热水流体成矿作用

藏南地区中生代硅质岩广泛发育,呈东西向带状展布,自北向南可分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早白垩世硅质岩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三叠至白垩纪硅质岩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区白垩纪硅质岩带。藏南地区的热水沉积硅质岩和区域Au-Sb-Cs成矿带的发育具有密切的空间和成因联系,它们常常构成众多矿床的赋矿围岩和控矿要素,并对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塔格架艳矿、沙拉岗锑矿和彭错林铁锰矿化点的含矿硅质岩建造是区域内古代和现代富Si02热水流体成岩成矿效应的体现,它们的发育指示了热水成矿作用是促成区域成矿带发育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就藏南硅质岩及富SiO2热水流体成矿作用进行探讨。

矿床成因 成矿带 硅质岩 成矿作用 藏南地区

周永章 付伟 杨志军 何俊国 李文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 510275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广州 510275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广州 510275

国内会议

第九届全国矿床会议

北京

中文

578-579

2008-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