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深厚雾层发展的物理机制
2007年11月18日至2007年12月28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进行了雾的综合外场观测试验,雾滴谱和边界层结构探测概况。同时利用能见度仪、自动气象站和常规气象仪器测量水平能见度及地面温、压、湿、风等常规气象参数。12月13-14日出现一次厚度约600m、持续时间达14h的雾过程,其中能见度低于15m的强浓雾持续4h,本文对此次深厚浓雾天气发生的物理过程、双层结构演变及爆发性发展等特征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浓雾发展的物理过程,阐述了深厚雾层的形成原因。
深厚雾层 物理机制 浓雾天气 成因分析
王蕾 杨军 李子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4
国内会议
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暨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大会
长春
中文
587-590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