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卫星通信在应急救灾中的应用

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是直接的,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则是长远的、多方面的。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我国政府将防灾减灾工作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提高国家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历次灾害的救灾工作经验来看,通信联络是通报灾情、疏散群众、请求支援的关键环节,没有一个健全的通信体系保障,应急救灾工作是根本无法有效进行的。因此,具有高可靠性的卫星通信,特别是卫星移动通信,成为了在遭受自然灾害袭击地区保证应急通信的最佳(有时是唯一的)手段。实践证明,卫星通信提供了地面网络所不具备的备份性、广泛覆盖性和灵活性,不受距离和地形的限制,不需要布设通信机站,不依赖地面通信条件等优势,在没有光纤、没有无线通信条件下,或发生突发事件时,地面通信网络遭受破坏时,卫星通信仍可以轻松实现话音、视频和数据通信服务,它可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及时、快速、可靠、稳定地提供宽带多媒体通信服务,是真正能够做到广域无缝隙覆盖的通信方式,文章介绍了几例采用了卫星通信技术减灾救灾的情况。

卫星移动通信 应急救灾 覆盖性 灵活性

李京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国内会议

2008中国科协防灾减灾论坛

郑州

中文

82-84

2008-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