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福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保育途径探讨

福建省山地丘陵面积占82.39%、25度以上坡度占30.77%的山多坡陡的地形环境存在自然内生性脆弱,多季风暴雨和台风雨造成的强降水侵蚀力、落差大呈格子状的冲刷力强的水系、抗蚀力弱的花岗岩及紫色页砂岩母质和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增加了生态环境的自然脆弱性,而对地带性原生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森林植被结构、山地农业开发和开发建设项目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自然脆弱性与人为影响加剧的脆弱性相互叠加作用,共同影响福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此,要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促进地带性植被的恢复和重建,同时加强表土保护工作,进一步培肥地力,在进行山地开发时应做好全面规划并加强水土保持,还应该加强开发项目的监督和监测工作,通过这几条途径,有效地保育福建省的脆弱生境.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降水侵蚀力 环境脆弱性 生态修复

林敬兰 黄炎和

福建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福州 350003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州 350002

国内会议

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水利分论坛

福州

中文

10-16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